把教學當做商業
把教學當作是“商業”,而不是當作“學術”,你肯定能教得更有成就感,因為商業的本質,正是通過解決客戶的問題來取得成就感,同時,市場還能給你帶來最有效的回饋,讓你往正確的地方提高自己!
把“商業”用在教育中,並不是指以金錢來衡量老師付出的耐心,時間和專業,或是要如何提高賣課,消課的效率,而是要以更高效的方式,來解決學生的學習困難。
所以第一,教學要先有目標,沒有目標,學生根本找不到路徑到達他想去的地方,而且這個目標,還必須要符合學生對於自己學習的期待,不是老師單方面的期待。假設學生對於學習並沒有任何期待呢?基本上這是一個假議題,因為沒有期待就沒有動力,沒有動力當然就學不久,老師再費心也是枉然。
有了目標後其次,學生會開始計畫如何到達他的目標,接著檢視自己曾經學過的技能看看是不是能用得上,然後開始他的學習行動。
最後,在學生行動的過程中肯定會出現各種的問題,這時候老師只要能幫助他解決問題,學生的成就感就會逐日累積,他的學習很快也會再上一個台階,當然,老師也更能體會到教學所帶來的成就感,這就是商業上的雙贏!
美國人愛德華茲·戴明提出的商業循環理論Plan,Do,Check,Act,簡稱P,D,C,A,我們把它應用在教學中,給學生一個他能夠做得到而且具體的目標,讓學生對於他的學習任務按規劃、執行、查核與行動來進行,以確保學習目標的達成,進而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。
擔心學生留不住,經常想著要用什麼方法引起他們的興趣與學習熱情嗎?把教學當作“商業”而不是”學術”,是老師們能輕而易舉讓學生死忠跟隨,獲得源源不絕生源的不二法寶!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