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你一窺 心理學 在教學中的奧妙
人際的往來需要心理學,商業需要心理學,兩性、親子關係需要心理學,表演需要心理學,教學更需要心理學。凡是與“人”產生關連的一切事情,都需要心理學。
別誤會,心理學並不是什麼神奇的讀心術,心理學只是透過人的行為去分析、推論你所看見的現象它背後發生的原因,並且能幫助我們找到最合適的解決方法。
心理學的原文是Psychology,這個字源自古希臘文Psyche,這個字同時也是心智(mind)的意思。它主要的功能在於以下:
描述事情發生的情況
解釋事情發生的原因
預測事情發生的方向
控制事情發生的結果
解決問題,同時善後
現代人的情緒已經是不能忽視的因素。
從教學上來看,學生的情緒同樣是影響課堂能不能順利進行下去,老師的教學績效是否彰顯的重要關鍵。
就拿一個在教學中最常見的場景來說:
今天學生課堂上不專心了,這是描述事情發生的情況。
學生為什麼上課不專心?我們要嘗試找出事情發生的原因,例如生病了、體力或者腦力超過了負荷等等…
學生是不是會無法專心一直到下課?這時我們要評估學生不專心的程度,找出合適的對策,這是預測事情發生的方向。
最糟的情況,是這堂課學生已經無法集中精神,恢復專注力,那麼我們要怎麼樣讓他在這樣身心狀態之下,仍然維持著學習的意願?這是控制事情發生的結果。
最後,是今天的課堂學生能夠學到些什麼?下一次,我們要如何避免學生的身心再次超過負荷?及早擬定相應的教學策略,讓學生能夠持續保持著學習的內在動力。這是解決問題,同時善後。
內在動力,是現代人最珍貴的精神資源。把心理學應用在教學當中,正是為了要保護學生寶貴的內在動力,希望他們別因為超過負荷的身心,而放棄了音樂的夢想!
—《整合學習的 34個教學筆記》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