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讓學生的情緒影響你的教學

搞定學生的情緒,是所有老師在課堂中最迫切的渴望。

原因無它,就是希望整個課堂能夠順利進行下去,因為學生的學習太容易受到情緒的干擾,這已經是現在沒有辦法避免的現況!

剛開始教學的幾年,學生在課堂上總是喜歡不斷聊天,到了無法打斷的地步。

硬是打斷他們,一整天的情緒無法抒發,整節課的效果並不好;

不打斷,就讓他們抒發完吧?

當時間都快下課了而學生卻還沒有抒發完,結果課一樣也沒辦法好好上。

一節課下來沒彈幾個音,連我都覺得過意不去只好告知家長,請他們幫忙解決孩子在上課中喜歡聊天的毛病。

結果可想而知,家長反而回過頭來告訴我:

“老師,你可以對他嚴厲一些”或是

“老師,小朋友是特別喜歡您才會這樣的”或是

“請老師再耐心一些,可能是因為他現在的年紀還小”…


於是我知道這個問題,只有自己才能解決,期待家長的幫助是緩不濟急的。

要如何解決學生的情緒問題?只有傾聽和回應都不足以應付!

在教學技術的框架之下解決學生的情緒問題,就必須要主動帶領學生進入心流的境界,這個問題才能迎刃而解。

進入心流,連時間都能被暫時忘記,情緒的問題當然也就迎刃而解。

 

心流(Flow)一詞,是匈牙利心理學家米哈賴.奇克森所提出來的概念。

他先是藉由一個物理學的現象“熵(shang)增”,來解釋當萬物能量在轉化的過程當中,

因為結構的消失,會逐漸讓有序趨於無序,

而這個無序的能量,就稱為“熵”。

現代人的生活中信息流過於龐雜,很容易威脅到意識中的目標和結構,

最後導致內心失去秩序,情緒難以控制、排解,這就是“精神熵”。

只有“心流”,能夠消除人們“精神熵”這個無序的能量。

這也正是我們在教學上最需要破解的難題–消除學生的“精神熵”。

 

消除學生的“精神熵”,首先要凝聚學生的專注力。

凝聚學生專注力最好的方法,就是老師以適當的任務、明確的目標、即時的反饋

主動帶領學生進入“心流的境界”。

當進入心流的境界,幾乎能暫時忘記“時間感”的存在,

讓學生在專注而且愉悅的氛圍中完成任務,好好上完一節課,更期待著你下一次的上課。

 

【整合學習的34個教學筆記】

 


“懂孩子的心”是為了要和他們有更好的溝通,

這是父母、老師或是每一個關心孩子教育的人,最迫切想要了解的事情。

這本新書結合了我們多年的教學經驗,把心理學和行為科學應用在實課教學上面。

在各種各樣的教學情境之下,從百寶箱裡面挑出幾個合適的法寶,總有一款適合你!

 

留言

熱門文章